首页

夫妻主视频s

时间:2025-05-28 20:23:44 作者:中欧班列东通道“咽喉”绥芬河隧道全线贯通 浏览量:46593

  公安部督办的一起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特大系列诈骗案,涉案金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,被骗的学生超过400名,那么,犯罪团伙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招数,让这些学生和家长纷纷落入骗局呢?

  24万元“买”国企工作?400多人上当

  今年6月,兰州市西固区新安路派出所接到了一起报案,报警人小刘告诉民警,2022年,在一次饭局上,自己的父母认识了一名“热心人”,声称自己认识“内部人士”,可以花钱找“关系”把小刘安排进一家兰州的国有企业。

  被害人 小刘:他当时说给我办一个带编制或者是直签的那种工作,福利待遇也比较好。如果这个事办不成,说是给我全额退款。

  体检 培训 岗前考试 假戏真做只为逼真

  在这名“热心人”的一再保证和国企工作的诱惑下,小刘的父母东拼西凑了24万元钱,分3次打给了对方。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,小刘真的陆续接到了体检、培训和岗前考试的通知。

  被害人 小刘:考了好几次试,人家老师拿的卷子也是那种有档案袋、密封条的,考完之后还组织了岗前的面试培训,又有面试。

  无入职时间 盼来一份有瑕疵的“合同”

  在参加了一系列看起来非常正规的入职准备工作之后,一份盖着企业公章的劳动合同送到了小刘面前。上面写明了岗位、福利待遇等信息,但唯独没有具体入职时间。

  深信不疑 辞去旧工作等待新单位入职

  虽然知道这份劳动合同有瑕疵,但在此时,小刘和父母已经对这名所谓的热心人深信不疑,并按照要求辞去了原来在医院的临时工作,回家等待正式入职的消息。这一等,就一直等到了2023年的8月,焦虑的小刘终于忍不住给这名“热心人”打去了电话,催促他给自己办理入职手续。

  被害人 小刘:他每次回答都是有情况了,反正各种理由推我,最后我受不了了,我说你钱退给我,你啥时候能办了,我再花钱进。他就说这钱不能退,他都已经给领导交了,反正是各种理由。

  入职遥遥无期,送出去的钱也像打了水漂,再三催促没有任何作用,小刘在今年6月向警方报案。

  “中间人”信誓旦旦 称交20万帮忙转正

  对于另一名被害人小陈来说,要想看穿骗局就更难了。因为在所谓“中间人”的帮助之下,小陈交了20万元,很快就经过了岗前培训,并以实习的方式进入了兰州的一家央企。这名中间人还答应他,实习期结束之后,他可以转正成为企业管理岗员工。

  被害人 小陈:他当时说的是,先以外派工的身份进去实习,实习满之后再去跟单位签劳动合同。

  然而,在长达一年的实习时间里,通过和其他同事交流,他感觉这中间似乎有些不对劲。

  被害人 小陈:车间本身就是有这个权力,可以从社会上去招一些外派工,直接进来顶一些工作岗位。我进去才知道,我相当于直接跨过了人力资源部,跟车间直接签了第三方劳务派遣。

  当小陈找到“中间人”,质问为何自己还没转正时,那名所谓的“中间人”也是以各种理由去拖住他,一直到警察找到小陈后,他才恍然大悟。

  被害人 小陈:发现很多不太合理的事,其实就是侥幸,万一、可能、或许能办成。说实话,警察同志把我叫过来的时候,那一刻才是真的石头落到地上了,就知道了。

  承诺提供“好工作” 实施就业诈骗

  在连续接到多起报案后,警方开展侦查取证工作。经过详细调查,一个虚构、冒充央企国企和党政事业单位,对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诈骗的团伙浮出水面。

  经过对被害者的资金去向进行分析,警方发现,这些资金在交给中间人后,大部分流进了嫌疑人秦某和于某等人的账户。

 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大队长 李学成:于某名下的银行卡有十几张,他的流水将近有2000多万元,但是据我们后期的侦查,于某没有正式工作,属于无业人员,他流水金额异常,所以我们觉得于某有很大的可疑。

 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民警 刘凯:他根本就没有工作,而且根本就不像他给别人说的那样,他是所谓的“高干子弟”,有多么大的关系能给这些被害人解决工作,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事情。

  发展下线 “拉人头” 各层级从中牟利

  在确认嫌疑人踪迹之后,警方立刻对秦某和于某进行了抓捕。经过审讯,两人对以介绍国企、央企和党政事业单位为由,诈骗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资金交易记录显示,从2021年到2024年,就有400多人上当受骗。

  专案组同时还发现,这是一个由主要嫌疑人加一级中间人和二级中间人构成、层级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,他们通过类似“拉人头”的方式,利用被害人找一份好工作的心理实施诈骗,各层级都从中牟利。

  20名核心骨干成员全部落网

  鉴于案件重大,涉及人员、资金众多,专案组将案情逐级上报。2024年8月,这起案件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,并要求依法严厉打击。经过4个月的努力,这一团伙的20名核心骨干成员全部落网,目前,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。

  全流程造假 求职诈骗为何能屡屡得手

  案件虽然已经侦破,但对于这些被害人来说,损失的可不只是钱财。因为相信能“花钱买到好工作”,有的人辞掉了原有的工作,有的人拒绝了其他单位提供的职位。那么,到底是什么样的套路,能让被害人深信不疑,相信这些骗子能帮他们找到心仪的工作呢?全流程造假的求职骗局为何能屡屡得手呢?

  据警方介绍,在这些案件中,一些求职者和家长存在侥幸心理,他们相信“只要认识熟人,花点钱就能办大事”,给犯罪团伙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
 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兴安路派出所民警 李维强:其实他们花了钱之后,剩下的流程都是一味地去听从,从来没有去核实过,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违规的事情,甚至连对自己的亲属都不愿意提。

  假合同假协议 串通培训老师提供岗前培训

  在案件中,一些犯罪嫌疑人其实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,正因为有这层关系,被害人对“花钱找工作”深信不疑,甚至在骗局戳穿后也不愿意报警。此外,诈骗团伙还制作了大量的假劳动合同、假就业协议,再盖上假公章,还与当地一些培训学校的兼职老师串通,为被害人提供岗前培训并组织考试。

 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警三大队民警 刘凯:他们就是以盈利为目的,只要你给我钱,我就给你出租场地,帮你找培训老师,帮你印卷子。

  犯罪嫌疑人 吴某:章是假的,所有演员也是假的,签合同、培训,这都是演员。

  已追回被骗资金一千多万元

  诈骗团伙的一系列操作,不仅让被害人深信不疑,一些人甚至还成了为其他亲戚介绍工作的“中间人”,成为骗子的“帮凶”,被害人范围不断扩大。目前,在警方的不懈努力下,已追回被骗资金1000多万元,追缴工作仍在继续进行。

 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副局长 杨明河: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“走捷径”“靠关系”等心态轻信骗术,应通过正规的招聘服务平台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,或者是用人企业的官网进行求职。

  (总台央视记者 陈昱 张磊 郑瑞)

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3·15晚会曝光假防火玻璃黑产链 天津静海区:问题企业已被查封

综上所述,逐步达成毒品政策的机会空间似乎尤其狭小。然而,用药过量致死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党派问题,它影响着所有美国人。过去十年的经验表明,在药物政策方面找到两党共识是可能的,即使过量用药政策中的重大问题继续因执法、移民和社会安全网等更广泛的社会矛盾而复杂化。但在选举年,这些紧张关系只会加剧。

安徽淮南火灾9名遇难者遗体全部被找到

拓展国际市场为外贸运行平稳提供了市场基础。今年以来,许多地方政府主动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国门,抢抓机遇,参加境外展会,寻找商机,在巩固美国、欧盟等成熟市场的同时,拓展东盟、拉美和西非等新兴市场,帮助外贸企业稳住了订单,夯实了外贸基本盘。另外,国内展会的溢出效应再次显现,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、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、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的举办,吸引一部分海外意向客户实地考察了国内企业,帮助外贸企业增加了订单。

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

“打”字当头,坚持依法从重处罚。近年来,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衍生升级速度加快,呈现出一些新变化、新特点,表现为从独立诈骗团伙向超大犯罪集团转变,从单一诈骗犯罪向渐趋完整的产业链条犯罪转变,从利用传统网络技术实施犯罪向利用高科技进行诈骗犯罪转变。一些人偷越国境后成立犯罪集团或组成犯罪团伙,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。此类犯罪集团、团伙往往组织严密、层级分明,成员之间分工明确,各环节由不同人员分工配合完成犯罪,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。人民法院坚持“出重拳”“下重手”,坚持双管齐下,依法从严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、衍生犯罪。被告人曾某、钟某华、王某等67人诈骗、偷越国(边)境等罪一案中,法院不仅对组织、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、主犯、从犯依法从严惩处,而且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仍提供技术支持和转移赃款服务的叶某真、郭某根等犯罪分子,依法予以打击。

青海茫崖为“荒漠孤城”穿上“绿装”

内蒙古南海子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(下称“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”),是众多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。在湿地的核心区,曾有一座运营十多年的浮桥——王大汉浮桥。

(新春走基层)招商推介“不打烊” 浙江庆元春节“以贤引资”忙

北京11月22日电 (记者 徐婧)2024“阅读北京”年度盛典21日在首都图书馆举行。2024年“阅读北京”历时8个月,开展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、北京市诵读大赛、阅读伴我成长研学活动、十佳优读空间——百姓身边的基层图书馆(室)、流动阅读空间等活动,辐射超1168万人次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